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当代壮族历史书写的壮族形象建构壮族形象建构

来源:当代会计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记忆,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脉与灵魂的重要载体,因而历史的书写常常肩负着建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重任。当代的壮族历史书写也不例外。据黄现

历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记忆,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脉与灵魂的重要载体,因而历史的书写常常肩负着建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的重任。当代的壮族历史书写也不例外。据黄现璠先生回忆说,1956 年6 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亲自对他讲:“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可是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论述壮族历史的专著,您是历史学家,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学术任务。”[1]身为壮族人的黄先生也不辱使命,率先于1957年就写出了一本《广西壮族简史》,开创了壮族人写壮族历史的先河,同时也拉开了当代壮族历史书写的帷幕。而激发黄先生全力投入壮族历史书写的动力,就是那些用大汉族主义史观写成的所谓《中国民族史》和其他相关的历史文献,令他这个“‘原始的’少数民族者几乎‘无地自容’,愤愤不平,痛心疾首。”[2]由此可见,当代的壮族历史书写活动,其实从一开始就蕴含着重构壮族形象的诉求,只是没有明确说出罢了。自1957年至今,当代壮族历史书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代表著作有黄现璠先生的《广西壮族简史》(1957)、“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的《壮族简史(初稿)》(1963)、黄现璠等著的《壮族通史》(1982)、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1997)等。那么,这些当代壮族历史书写,建构出了怎样的壮族形象?为了取得更好的壮族形象建构效应,其在当下又面临着怎样的转型升级的需求?这就是本文拟要探讨的问题。

一、当代壮族史书写所建构的壮族形象

尽管张声震先生认为,即便是用通史的形式想要勾画出壮族的民族特征也是一件非同寻常的难事,[3]但不管怎样,只要是据实而写、凭实而论了,写出的壮族历史著作就一定能反映出壮族的某些民族特征,建构出壮族的某些形象来,差别只在于丰富、生动与否罢了。下面笔者主要以黄现璠等著的《壮族通史》和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为依据,分析当代的壮族历史著作所建构的壮族形象。在笔者看来,它们所建构出来的壮族形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源远流长的壮族形象

像其他的民族史研究一样,壮族的族源也是当代壮族史研究和书写所不能绕开的问题,因为它不仅直接关涉到壮族从哪里来,而且也关乎壮族民族身份的合法性问题。而关于壮族源自哪里?学术界曾经出现过三种观点:一是壮族外来说,二是壮族土著说,三是壮族是外来民族与土著混合说。这三个观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建国之后,当代的壮族史研究者又重新来审视这个问题,且依据相关史料和考古发现以及多学科的知识,都主张壮族是土著民族。黄现璠先生就从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地名学、遗传学等角度多方论证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它以广西为中心,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成为今天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则主要以考古学和体质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将壮族的渊源追溯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这样详实的论述,就将壮族是一个以广西为中心的源远流长的土著民族的形象给建构出来了。

(二)拥有独特文化的壮族形象

文化是体现一个民族灵魂、民族性格的重要载体,因而也常是民族史书写时重点介绍的内容,当代的壮族史书写自然也不例外。黄现璠先生在《壮族通史》中就专辟了第十章“文化艺术”、第十一章“生活习俗”来集中地介绍壮族的文化。而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通史》则采用分散介绍的方式,在每个朝代都分设“社会文化”和“教育”两个专章来介绍该朝代壮族文化的发展状况。此外,以论文的形式,专题性地研究壮族文化的就更多了。总体上看,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对壮族文化的描述也很具体,并充分彰显了壮族文化的独特性。现将这方面的内容做个简要的综述,以便让大家对当代的壮族史研究和书写所介绍的壮族特色文化有个大致的了解:

壮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没有文字。服饰上壮族也有自己的特点,上身穿左衽、短袖、无领短衣,下身穿“通裙”(亦称“桶裙”,或称“贯头”“关头”),这与中原汉民流行的右衽服饰完全不同。此外,在壮族的内部,服饰也还有着鲜明的地方差异,因而可以依据服饰的不同而将壮族分为“斑衣壮”“红衣壮”“花衣壮”“黑衣壮”等。而“断发纹身”“雕题凿齿”“椎结披发”,则是壮族早期的装饰特点。在建筑上,壮族有独特的干栏民居建筑。在美食方面,壮族的特色美食也丰富多样,有煨南瓜饭、竹筒煨饭、玉米饭、生菜包饭、烧香猪、魔芋豆腐、五色糯米饭、“生血”“鱼生”等。其中“生血”的制作方法,是在宰猪、羊、鸡、鸭这些禽畜时,将血放在盆里,不断地搅拌,然后将肝、肺跟各种芬芳浓郁的去腥原料煮好趁热放入血中搅拌,待凝结时便可吃。由于调料是去腥杀菌的,所以吃惯了的人颇觉爽口,亦无害,有些地方甚至有“不得吃生血,等于未宰猪”的说法。而“鱼生”,则是将鲜嫩的生鱼块切成薄片,拌以花生油、米醋、黄豆粉、葱蒜姜及各种芳香的去腥杀菌配料,拌匀即可,味道鲜嫩酸甜。五色糯米饭,又称“五色饭”“花色饭”,更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壮族饭食,制作时把糯米泡进枫叶、紫香藤、红蓝草、黄花的汁水里,分别染成黑、紫、红、黄,加上糯米本色,就成了五色,蒸煮即成饭。这种花色饭,不仅色彩缤纷,而且香味袭人,甘甜爽口,并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葬式上,壮族实行二次葬,也是与汉族不同的。壮族山歌文化盛行,而对歌择偶,曲调多样,则是壮族传统歌谣文化的特色之一。在宗教信仰上,壮族奉行多神崇拜。铜鼓、壮锦文化,也独具特色。通过以上简述,相信大家也大致能从侧面感受到当代的壮族史研究所建构出来的一个拥有独特文化的壮族形象。

文章来源:《当代会计》 网址: http://www.ddhjzz.cn/qikandaodu/2021/0511/1144.html

上一篇:浅论新出土墓志对当代篆书创作的启示以陕西明
下一篇:新时代证书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当代会计投稿 | 当代会计编辑部| 当代会计版面费 | 当代会计论文发表 | 当代会计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会计》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